龍湫寶塔
黃春宇的第四部散文集《溫故》已經付梓,這是可喜可賀的。
常言道:“十年磨一劍”。在十年時間里,黃春宇出版了散文集《溫暖》《溫度》《溫潤》三部曲,這已經不止一“劍”。在外人看來,出版文集似乎不費吹灰之力,信手拈來而已。此所謂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如果沒有深厚的文字功底、沒有長期的文學積淀、沒有深入基層擷取第一手材料、沒有駐村扶貧摸爬滾打的工作經歷,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磨出這幾把鋒利的“劍”。功夫不負有心人,黃春宇的第四部散文集《溫故》終于與讀者見面了!
寫作與攝影,對于黃春宇來說就是“家常便飯”,尤其是散文創作,因為黃春宇一向就好寫作“這一口”。據不完全統計,黃春宇在2008~2016年的創作激情最旺盛,并且獲獎多多。2008年,經揭陽市作協推薦,黃春宇參加廣東省作家協會舉辦的文學創作培訓班學習。黃春宇坦言:在1989年6月15日榮獲全國中學生“希望杯”日記大獎賽優秀創作獎,就更給他的寫作之路帶來了無限希望;當年在廣西《金色年華》雜志發表的一首小詩,更是收到全國各地眾多文友的來信鼓勵,使黃春宇對文學創作越發躊躇滿志。
轉眼來到2008年,黃春宇在廣東省作協學習時邂逅時任全國暢銷打工雜志《江門文藝》的主編郭衛東先生,爾后參加了該刊舉辦的全國筆會及文學創作培訓班,收獲頗豐;2009年,參加廣東省新聞出版局《今日文摘》雜志舉辦的作家培訓班學習,受益匪淺;在參加河北省作家協會《散文百家》雜志社散文創作輔導中心高級班函授之后,他進入了散文創作的旺盛期,屢次感受到了自慰的快感。
2008年以來至2016年,黃春宇迎來文學上的獲獎高光時刻,獲《中國國門時報》散文征文二等獎;2009年獲第六屆海內外華語文學創作筆會散文二等獎;2009年,獲中國散文學會一等獎;2010年《作家報》征文散文一等獎;2010年獲中國散文筆會二等獎;獲得2011年度中國散文年會二等獎;2012年,散文集《溫暖》獲中國散文學會全國散文作家論壇征文大賽圖書獎;2016年,散文集《溫暖》獲中國文聯、黑龍江作協主辦的首屆“蒲松齡散文獎”二等獎……
在散文集《溫故》篇章中,大多數文稿出自黃春宇發表于朋友圈的《小城故事多,回首笑呵呵》,也有一些來自黃春宇在揭陽市揭東區讀書創作協會開設的塵世掠影公眾號的文章和讀者的評論留言。品讀黃春宇的散文集《溫故》,覺得很多篇章有魯迅雜文的味道。記得我的中學時代,語文老師劉秋生先生說過,魯迅的雜文如匕首,刺向舊中國的封建統治者和一切反動派。黃春宇的散文集《溫故》嬉笑怒罵,鞭撻的是假丑惡、恬不知恥的嘴臉,雖然對事不對人,不能對號入座,但也不乏社會生活的原型。
可以這么說,我是看著黃春宇的散文“長大”的。三十多年前,黃春宇的名字和一些新聞類、散文、攝影作品已經亮相于汕頭市委機關報和其他報刊。老話說得好,熱愛是最好的老師,堅持是提升的關鍵,自信是成功的基石。隨著時間的推移,黃春宇也從當初文學界的“楞頭青”逐步成長為中國散文學會會員、廣東省作家協會會員、揭陽市文藝評論家協會理事。隨著工作職務的升遷,黃春宇對散文的追求不僅沒有止步,反而更加努力上進,更上一層樓。正所謂站得高看得遠,站在更高的“海拔”,黃春宇清醒的認識到文學不僅僅是業余愛好,而且能夠促進本職工作更好的開展。在工作與業余創作之間找準了平衡點,相得益彰,互相促進,把不可能的事情變成可能,最終完美的實現,這是難能可貴的。
除了熱衷于業余文學創作,黃春宇還經常利用自己的人脈資源,為文友找正規書號,幫文友編輯文章,默默無聞,熱心為他人作嫁衣裳。當年,黃春宇曾任《作家文苑》揭陽站站長,他自籌資金出版若干期《作家文苑》,對于提高基層寫作愛好者的創作能力和提升地方的知名度,起到了一定的正能量作用。
雖然我是潮汕文學院散文創作委員會副主席,但我的散文與黃春宇的散文確實不能同日而語,常常讓我自慚形愧,祝愿黃春宇在更廣闊的天地大有作為,在文學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作者:林少忠
作者簡介:林少忠,男,中共黨員,空軍退伍軍人。1992年12月4日在《汕頭日報》發表第一篇文學作品之后,從此一發不可收,并向其他兄弟報刊投稿。散文、隨筆、通訊、特寫、文學評論等文學作品頻頻發表于各級報紙、刊物、公眾號等媒體。有多篇社會評論文章在《汕頭日報》刊登后,迅速被汕頭市政府門戶網站轉載收錄于“觀點集薈”專欄。多次參加報刊舉行的各類征文比賽,每次都獲得獎項。系廣東省僑界作家聯合會會員、潮汕文學院監事、散文創作委員會副主席,汕頭市作家協會會員、潮州市僑界文藝家聯合會委員。
![]() |
![]() |
管理員
該內容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