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夫茶派生的潮汕俗語
“1、2、3,洗浴免穿衫,3、4、5,洗浴硬過老石部,拍心肝,食大大,拍后后,食到老,食到老。”忽然聽到從音像店里傳出的潮州童謠,再一次勾起我對童年生活的回憶。那些年,我們會唱的潮州童謠可不少,只是隨著歲月的流轉,有些早已淡忘,而有些至今仍能朗朗上口,偶爾唱起,家里的小孩也覺得有趣和好笑。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獨特的地域文化對當地人的影響其實是根深蒂固的。就如你生活在潮汕平原地區,打小受到潮州童謠的浸淫和熏陶,夏風吹暖江河,船漿劃過攪起水波時,一定會有清亮的潮州童謠在隨波蕩漾。當雨水打濕稻穗,稻花深處,一定有詼諧幽默的潮州童謠隨著笑聲自遠而近。
“挨呀挨,挨米來飼雞,飼雞叫咯家,飼狗來吠夜,飼豬還人債,飼牛拖犁耙,飼阿弟來落書齋,飼阿妹來雇人罵。”榕樹下,秋千旁,潮州童謠無處不在,讓人回味無窮。
或許只有土生土長的潮汕人才能聽得懂其中的韻味,因為它完全是用潮汕方言唱的,外地人一般是很難聽得懂其中的意思的。因而,你要判斷一個人是否是潮汕人,你就看他是否會唱幾句潮州童謠好了,它也成了潮汕人的一個標簽。許多早年遠赴東南亞甚至更遠的美國的老潮汕人,至今,開口都會唱幾句潮州童謠,也會滔滔不絕地講解其中的意思,并深得其樂。我家鄰居的華僑一返鄉,就會如數家珍地講述他們記得的關于家鄉的一切,其中就包括潮州童謠,眉飛色舞的樣子,活脫脫一個老頑童,天真無邪。
“豬腳圈,肥里肥,納著大秤錘,大秤錘,重里重,納著金箍棒。”或許,當你唱起這些熟悉的潮州童謠時,一種親切的鄉情就會油然而生,就像吟誦詩歌一樣會激情滿懷。它是人們對童真童趣的追憶和重溫,我想,這也是人們樂于去記得并深化到心里而久久不能忘懷的原因吧。伴隨著我們成長的潮州童謠,我們至今仍熱愛著,因為它是我們人生的一部分,宰割不去,快樂著我們的生活。
潮州童謠的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每二至三句的句尾字音是押著前一句尾的字韻的(當然是押潮汕話音的)。這樣念起來,就特別順口,聽起來,也特別滑稽和搞笑,這種夸張地表現潮俗生活是潮汕少兒喜愛的主要因素,因而,我相信,它是能受到一代又一代少兒的追捧并一直傳唱下去的。當我們為孩子唱起潮州童謠時,一顆傳承的美好種子已經悄然播下,將來,我們的孩子又會對他們的下一代美美地聊起:那些年我們一起唱過的潮州童謠。
![]() |
![]() |
管理員
該內容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