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夫茶派生的潮汕俗語
日前,“天府潮韻——王培瑜民間樂種教學成果音樂會”在四川音樂學院大音樂廳成功舉辦。本次音樂會由潮汕傳統(tǒng)音樂家、潮州弦詩樂演奏家、國家一級作曲家王培瑜擔任藝術指導,四川音樂學院民樂系研究生及教師擔任音樂會演奏。
在古箏獨奏《月兒高》優(yōu)美細膩的樂聲中,音樂會拉開序幕,向觀眾呈現出月亮從徐徐升起直到西山沉沒這一過程中種種意蘊無窮的景象。隨后帶來的是琵琶演奏《寒鴉戲水》,三位演奏者以琵琶獨特的韻味,將樂曲表現得跌宕起伏,韻味別致幽雅。弦詩細樂《平沙落雁》旋律悠揚清新,在王培瑜與民樂系師生的相互配合下,將樂曲演繹得精彩無比。潮州弦詩樂《獅子戲球》廣東漢調《迎仙曲》與笛套古樂《八仙歡宴》,從民間風情到仙風道樂,讓聽眾欣賞到了各具風采的傳統(tǒng)樂曲。
音樂會高潮迭起,掌聲一陣接一陣。特邀演出嘉賓四川音樂學院民樂系古箏副教授陸晶與王培瑜老師共同演奏了潮州箏曲《粉紅蓮》,兩位老師默契的配合,通過細膩的音樂語言將潮州箏曲典雅秀麗、細膩委婉而曼妙的風格韻味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將音樂會推向最高潮的是最后一首曲目《燈樓》,演奏者們熱情高漲的情緒與嫻熟的配合,營造出了歡快喜悅的氣氛,讓聽眾仿佛置身于慶典中一般,余韻未平,臺下已是掌聲如潮,音樂會也在熱烈的掌聲中圓滿結束。
談起舉辦音樂節(jié)的初衷,王培瑜說,傳統(tǒng)音樂是一個時代發(fā)展的縮影,對傳統(tǒng)音樂的繼承與發(fā)展值得我們每位音樂人的重視。而生長在現代都市的年輕一代遠離民間音樂,對傳統(tǒng)民間音樂缺乏接觸與了解,許多學生對潮汕地區(qū)的文化、民間弦詩樂感到陌生。此次演出在四川音樂學院研究生處的大力支持下,利用民樂系研究生教學實踐基地的平臺,與汕頭市潮汕音樂研究室共同協辦了本次音樂會。在為期三個多月的排練中,同學們深入地了解并學習到潮州音樂的文化內涵,進一步加強了學生對民間樂種的活態(tài)傳承。
![]() |
![]() |
管理員
該內容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