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刃齋』方寸之地,游刃有余
曾松齡,男,廣東揭陽人。廣州美術學院油畫系教授、副系主任。1964年畢業于廣州美術學院油畫系。
1988至1991年曾兼任汕頭大學美術設計系主任。1970年代曾在汕頭文聯工作,參與籌建汕頭文聯、汕頭畫院工作。擅長油畫、水彩制作。 1990年于臺北、高雄、1991年于新加坡、1992年于馬來西亞、巴黎國際藝術城畫廊、畢加索故居展廳等地舉辦個人作品展覽。出版有《曾松齡油畫集》和《水彩畫集》。
國人以形而下為器,形而上為道;蓋能品形態精準,近乎器也,逸品物我兩忘,以方寸而逍遙于無垠,達乎道也。能逸之別,在乎氣也。氣有高下之分,清濁之不同,氣清則明凈透亮,氣濁則污穢暗灰。古人云外師造化,中得心源,蓋言氣質修為也,在外則如登高行遠,得氣于自然,于修行,在內則當慎思明辨,養氣于真誠,于節義。故氣之所在,筆之所寫;民族精神之所在,翰墨丹青之所繪也。
曾先生天資聰慧,先以西畫步入美術之殿堂,領一代風騷;后歸附精神于傳統,遂以山水替風景,筆墨代油彩,硯中寫古意,紙上書真情。君子之道,譬如行遠必自邇,登高必自卑。 中西文化,視之雖有別,然以登高而觀之,蓋共性勝于差異,中西之本乃一大同也。曾先生以西畫而歸傳統,蓋其登高之路也,得中西之良藝而貫通之,得氣于外也。
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曾先生以美術為篤志,率天性之誠而修之, 博學而明辨,慎思而篤行。仁愛存乎心,義氣行于外,憫苦弱而抑奸邪,憤強霸而揚正道,頗有東坡所謂“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之慨。
讀曾先生山水,感受其蒼莽之浩蕩,其間有激情有蒼郁,看其筆下草草,莽然有致,氣象萬千,令人感動。
![]() |
![]() |
管理員
該內容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