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人沒有不愛的薄殼迎來最肥美的季節!
官田行政村位于三饒鎮北郊,下轄大坑村、廣福樓、后花塘村、山邊村、下完村、祖厝、豐田樓、廣田樓、錦山樓、田心村、下楊村、福山村、廣業樓、舊樓、田中央、月明樓等16個自然村,村落最早始于明朝初期,有詹、錢、楊等姓。該村原有多座明清時期圓樓、圍樓, 如豐田樓、福山樓(紅樓)、廣福樓、廣田樓、錦山樓、尊君堡(舊樓)、月眉樓(月明樓)、廣業樓等,現已部分倒塌甚至荒廢。村民傳統經營以農副業、養殖業為主,主要作物有水稻、番薯等。
在官田福山村內有一座小型的古廟,一株上百年的古榕樹為這個廟遮風擋雨,廟前田園秀色環抱,古廟匾額書寫“矜豪廟”。村民解釋不清“矜豪”兩字的意思, 都俗稱為“媽廟”?!皨審R”中供奉著一位女性, 被尊稱為“國姬夫人”。老輩人推測,“國姬夫人”的香火至少可追溯到清朝初期。相傳是官田村先祖從大埔一帶請來的。建廟之時,所需杉木要到大埔桃源圩選購。相傳,官田村民到桃源圩后,看到一堆杉木楹桷很合適,向木主問及價錢,但木主說:這批杉木已被一位頭戴藍色帕仔的婦人所訂購并已付銀兩,那婦人還交代近二天有官田人要來取貨,因此上輩相傳建廟所有的木料均為神明娘媽所賜。因此,廟堂雖小,但靈耀一方。如今每隔三年的農歷正月十五,“國姬夫人”出游的民俗活動,仍是當地一大盛事。
關于“國姬夫人”的身份,當地人都認為她是抗元民族英雄,但有兩種不同的傳說:一說,“國姬夫人”的名字叫陳吊花,他的哥哥就是抗元義軍領袖陳吊王。當外族入侵的時候,陳吊花多次幫助哥哥擊退敵兵,所以官田人特別崇敬她抵抗外敵、保國安民的愛國主義情懷。另一種傳說是,官田村的先祖將“國姬夫人”的香火請來時,還曾帶來一幅畫像,畫像中“國姬夫人”是畬族裝扮——戴藍布帕仔,可惜解放初古廟一度沒落,畫像也不知所蹤。國姬夫人應該就是《大埔縣志》里面記載的那位畬婦許夫人,她曾經帶領鳳凰山畬民抗元護國。
“國姬夫人”究竟是陳吊花,還是許夫人,如今尚無確鑿的證據。但是鄉人為尊敬“國姬夫人”的忠勇,建廟奉祀。正如官田村矜豪廟廟門楹聯:矜持賢淑母儀天下,豪義昂揚護國安民,這就是鄉民敬仰理念的詮釋。
如今的三饒鎮官田村已列入省定貧困村創建社會主義新農村示范村,在扶貧工作組的幫助下,官田村正加大宣傳力度,引導動員廣大村民、鄉賢全力配合,共同參與新農村示范村建設。進行科學規劃,加強鄉村環境整治, 規劃配套好村文體設施建設,加大“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力度,完善衛生基礎設施,美化綠化村莊環境,營造衛生、整潔、有序的村居環境;全力建設主村道、廣場等項目,對舊屋進行“修舊如舊”修繕,村容村貌得到有效提升和改觀,獨具地方特色的新農村正健步走來。
![]() |
![]() |
管理員
該內容暫無評論